首都师范大学-首师青春
标题:
诗人与月相拥 l0u2qedk
[打印本页]
作者:
无聊2013
时间:
2015-10-6 20:01
标题:
诗人与月相拥 l0u2qedk
诗人与月相拥
月亮,也称月球,古称太阴,年龄大约有46亿年。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卫星和离地球最近的天体,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,400千米。
在中国,对月亮的认识历史悠久,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资料和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月食的记录。只从人们认识了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后,就产生了以它为基准的时间单位,“月份”,《世本》中记载,黄帝为了制定历法,让“羲和占日,常仪占月”,常仪就是常羲,占月就是观测月亮的晦朔弦望的周期,这就是“常羲生十二月”的来历。
在中国古文字中,月是半月形的象形字。在甲骨文中的月像一弯眉月的样子。东汉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一书中分析月的字型时说:月,阙也。人们经过观察,发现月圆的时间少,阙(弦月或眉月等)的时间多,于是就照眉月的样子创造出这个象形字。
月球本身并不发光,只反射太阳光。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,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,所以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。因此每当无月之夜到来,天确是黑暗阴沉的,让人觉得阴冷、可怕。虽然如此,每当夜间天上的月亮如同巨轮一般,高高挂在天上,经月亮的光辉一洒,大地上便充满了生机,人心便有了温暖之感。这真是:
借得太阳魂一缕,夜携星斗发
科学治疗白癜风疾病要注意什么
光明。
情牵世界求圆满,四海潮声是掌声。
多么神奇的月亮,自古以来就对人类文化如语言、历法、艺术和神话等产生重大影响。怪不得哪些在我国古籍中的许多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,如“嫦娥奔月”、“常羲生月”、“天狗食月”、“吴刚伐桂”等等流传自今。在3000多年前就成为文人笔下诗词文赋中不可或缺的题材了,这首先是从情思与祝福开始的。
古人早已得知月光是皎洁美丽的,它那澄激的清辉,明媚的流彩,总是令人陶醉、依恋、神驰、情牵。请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《诗经》中的《陈风?月出》:月出皎兮,佼人僚兮。舒窈纠兮,劳心悄兮。月出皓兮,佼人懰[liǔ]兮。舒懮受兮,劳心慅[cǎo]兮。月出照兮,佼人燎兮。舒夭绍兮,劳心惨兮。
多么皎洁的月光,照见你娇
问得了白癜风了要该咋办才好治疗的
美的脸庞,你娴雅苗条的倩影,牵动我深情的愁肠!多么素净的月光,照见你妩媚的脸庞。你娴雅婀娜的倩影,牵动我纷乱的愁肠!多么明朗的月光,照见你亮丽的脸庞,你娴雅轻盈的倩影,牵动我焦盼的愁肠!
又是一首思念美人的情诗,只不过是写在月下。从中可见,诗人与月结下的不解之缘由来己久,而且最早写月,又是与爱情相伴在一起的。
同样《诗?齐风?东方之日》:
东方之日兮,彼姝者子,在我室兮。在我室兮,履我即兮。
东方之月兮,彼姝者子,在我闼兮。在我闼兮,履我发兮
译文太
散发性白癜风能吃牛肉么
阳升起在东方。有位姑娘真漂亮,进我家门在我房。进我家门在我房,踩在我的膝头上。月亮升在东方天。有位姑娘真娇艳,来到我家门里边。来到我家门里边,踩在我的脚跟前。这同样是一首男女情诗。
“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”是谁第一个感受到月亮的清辉?是谁第一个让皎洁的月光走近人类的生活?是谁第一个让素净的月光走近人类的心灵?是谁第一个让月光优美的语言走近人类的感情?是谁第一个让月光深邃的意境走近人类的构想?……
也许就是3000多年前《诗经》中的咏月抒情主人公,即诗人自己吧。
《诗?小雅?天保》中的诗句“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”又使“月”展现了新的内涵。两千八百四十多年前的一天,在周王宫的大殿上正在举行着周宣王(前827年-前782年在位)的登基大典,阶下的乐师们奏起了舒缓庄重的音乐,殿上的众大臣手执笏板缓缓地向新王行礼,宝座上的宣王身穿绣有日月星辰的玄色朝服,面南背北,召公和另外一个大臣正三次为他加冠,此时乐师们唱起了这支《天保》,当唱到“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……”的时候,宣王下意识地抬头盯着大殿外冉冉升起的太阳,他没有注意到他的老师,正在身边为他加最后一次冠的召公早已泪流满面,正在系丝带的双手颤抖个不停……此诗语言高度概括,气氛热烈而又典雅,一些诗句成为后世经常引用的典故,比如同出于这诗中的三个典故“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,如南山之寿”。
晋?陶潜《归园田居》之三:
种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。
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。
道狭草木长,夕露沾我衣。
谁能告诉我白癜风是怎么回事
衣沾不足惜,但使愿无违。
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,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,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,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。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。结尾两句再一次说明,陶渊明之写田园生活,写体力劳动,实际都是在咏歌自己的理想,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。
无独有偶宋代辛弃疾的《西江月?夜行黄沙道中》也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,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。诗曰:
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半夜鸣蝉。
稻花香里说丰年。听取蛙声一片。
七八个星天外,两三点雨山前。
旧时茅店社林边,路转溪头忽见。
词的上阙写月明风清的夏夜,以蝉鸣、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,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。词的下阙以轻云小雨,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,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。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,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。
对月怀远的情思,委婉动人。悠悠万古,长存不变的明月,是永恒时空里的奇迹,常常引起人类的无限遐思。
请看“诗圣”杜甫笔下的《月夜》:
今夜鄜州月,闺中只独看。
遥怜小儿女,未解忆长安。
香雾云鬟湿,清辉玉臂寒。
何时倚虚幌,双照泪痕干。
这是诗人在天宝十五年(765)八月困居长安时思念那州妻子之作。明明是杜甫在对月忆妻子,却偏从妻子在望月念自己落笔。接着写小儿女的天真无知。进一步烘托出妻子“忆长安”的默默幽思。这真是一个在这里深情无限,一个在那里无限深情。全诗四联,无不都在写月:首联写月下之人,颌联写月下之情,颈联写月下之景,尾联写月下之愿。表情达意,别具匠心,故令人百读而不厌。
诗人望月而牵动“思乡”之情的,诗仙李白的《静夜思》要算尽人皆知的了:
床前明
欢迎光临 首都师范大学-首师青春 (http://www.cnuclub.com/)
Powered by Discuz! X3.1